這篇文章是朋友轉寄的
一直挺喜歡洪蘭教授寫的文章
跟大家分享

洪蘭教授專欄

請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有一天中午吃飯,順便看一下舊報紙,突然之間斗大的幾個字”國三生活,不是唸書,
就是被唸”映入眼簾,原來有一個國三學生上課上到一半不見了,全校緊急搜尋,最
後在樓頂的水塔旁找到他。這學生說自從升上國三,每天不停的考試與唸書,已經疲
乏得像機器人一樣了;回到家還不能放鬆,如果稍微休息一下就被父母唸,連吃飯時
看個電視也會被唸,他覺得每天都是唸書、考試、挨罵,這無止盡的循環使他很煩、
很累,所以想去找解脫。我看了非常難過,這種日子的確沒有什麼意義,不能怪孩子
輕生,問題是有必要讓孩子過得這樣生不如死嗎?

我們先不談教育制度,因為這是我們升斗小民無能為力的地方,但是回到家來,父母
的態度就是我們可以自己掌握的,為人父母的眼光一定要遠一點,現在的考試成績在
十年後一點意義也沒有,重要的是,孩子如果在學校受到挫折,回到家裡父母一定要
支持他。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基因研究發現,身上遺傳到兩個有缺陷的基因,容易罹患
憂鬱症,但是只要有大人的關懷,讓孩子感到自己在別人心中還有一點價值,憂鬱症
就比較不容易出現


因此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隨他怎麼支配,不可以每一分鐘都計算在內
,分秒必爭、緊迫盯人,這對孩子內心的感受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一直都肯替我做家
事—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一直做到他離家去上大學—重點就在我給他做事情的自由空
間,只要他把工作做完,我不限定他怎麼做或什麼時候做。比如早上出門前我交代他
洗衣服,下午我回來去收衣服時,發現有的衣服乾了,有的卻還是濕的,一問之下原
來他曬了一、兩件後覺得這件事很無聊,就進屋裡去打電腦,打了一陣子再出來曬個
一、兩件,所以到我下班時雖然衣服都曬上去了,但是乾濕程度不一致。

遇到這種情形,一般人都會很生氣,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是要孩子有始有終,做一件事
就要從頭到尾做到完才停止,可是我想這個從頭到尾並沒有規定中間不得停頓,只要
他做完了,中間的過程應該可以有些通融。所以我並沒有罵他,只告訴他為什麼衣服
要曬太陽的原理:晚上許多昆蟲出來覓食,會在衣服上下蛋,而大太陽的紫外線正好
可以消毒。他小時候曾經看過加州大學一位昆蟲系的教授去亞馬遜河採集標本時,被
一種小蟲叮了一口,把蟲卵下到他皮膚裡,結果這位教授手臂紅腫不消,當醫生用手
術刀劃開紅腫時,裡面跑出來好幾隻蛆。這件事兒子印象深刻,經我一講,他就覺得
有道理,下一次他曬衣服時就儘量在中午以前曬完。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他便不
覺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覺得有主控權、是他自己的決定,他心中就甘願多了。更
何況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見得是最完美的,實在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完全按自己
的方式去做。

孩子慢慢長大後,便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完全
照我們的方式去做、一成不變的話,人類怎麼會有創新呢?只要目標達到了,請給孩
子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人類的文明就是來自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的創意上!


家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去朋友家吃飯,看見她唸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在飯桌上大聲的說:『媽媽,你笨死了
,你炒的菜有夠難吃,我不要吃!』我很驚訝一個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說話,更
驚訝的是朋友竟然沒有生氣,反而說:『哪一道菜?你說的是哪一道菜?』

我看到孩子跋扈的樣子實在忍不住,便趁洗碗時告訴她孩子不能縱容,想不到她一肚
子苦水說她也不願意如此,而是照書上所寫的在教,因為有一本親子教養的書說:
『當父母被子女批評時,不能覺得面子掛不住,甚至覺得不被尊重而生氣,導致親子
之間不愉快的情緒。要了解這是孩子在表達心情,父母要耐心聆聽,寬心對待,不能
露出憤怒的表情,不然會造成孩子的畏懼與不安。』我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問我朋友
她的普通常識到哪裡去了,怎麼會全盤接受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

孩子第一需要知道不可出口傷人,不可以用自己是「直話直話不懂得修飾」來做藉口,
而傷害到別人。
朋友的女兒所說的那句話其實不是「孩子表達心情」,而是嚴重傷害
到別人的自尊心,這種話連跟同學都不能說,更何況是自己的媽媽。孩子應該對父母
敬愛而不是友愛;有敬,父母的教誨才聽得進去。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主,孩子是
從,主從的觀念連低等動物都有,而動物是有領域觀念的,在馬戲團中,馴獸師一定
是先進入場地,動物再帶進來,因此動物會聽馴獸師的話,因為先來後到,客對主要
讓三分。假如孩子認為父母是平輩,就難怪父母講的話孩子不聽了。

第二,孩子並沒有那麼脆弱,父母一生氣,孩子就崩潰。佛洛依德所謂的童年創傷其
實是指如性侵害或虐待等嚴重傷害,一般父母的教誨是不會留下人格烙印的,反而是
不教他、溺愛他,以後出社會會吃大虧,因此父母賞罰要分明,改正要及時。很小的
孩子做錯事,被罰他可以接受,不能接受的是被冤枉,而挫折對孩子來說不見得不好,
有時反而是品格的鍛鍊。人生原本就充滿了挫折,孩子必須懂得如何把危機變轉機,
將逆境扭轉過來。父母不可能跟著孩子一輩子,永遠保護著他,如果能藉各種機會訓
練出孩子不屈不撓、再接再勵的人格,對他人生旅途上的幫助或許更大。

第三,不是所有正向的回饋都對孩子好,孩子固然需要鼓勵,但是不對的時候更需要
告誡。
孩子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學會待人接物的方法,這種學習是個內隱的學習,這種
記憶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即使將來得了失憶症,他的人格特質、生活習慣
都沒有丟掉。孩子的安全感不是來自父母無所不在的呵護,而是當他需要父母時,父
母能適時給他指引。

看到現在的孩子沒有禮貌,在電梯裡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車上不讓座,跟父母講
話沒大沒小,真是令人感慨。家教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教養與風度是打開社交
場合大門的鑰匙。

而『盡信書不如無書』,坊間有不少親子教養書籍,品質令人擔心,做父母的實在不
必戰戰兢兢,每天捧著書看當作”教戰手冊”。教育兒女不是要照食譜炒菜,因為
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可一板一眼照書教,請相信你自己的普通常識,如果孩子快樂,
別人也快樂,你就做對了。


母親的味道

朋友五十大壽,大家替她慶生,在酒酣耳熱之際,她突然跳起來,拿出手機,撥了號
碼,悄聲說:乖囝,要起來了。然後就把電話掛斷。看到我們驚訝的眼神,她不好意
思的說,她的孩子在美國讀書,今天期末考,孩子請她打電話叫他起床,以免耽誤考
試。

我們忍不住問她難道她不知道有個東西叫鬧鐘?買個鬧鐘遠比長途電話便宜多了。她
笑笑說:「鬧鐘沒有母親的味道。」原來她生長在貧窮的農村,每天要步行五公里去
上學,家中沒有鬧鐘,都是她母親叫她起床去上學。有一次她母親生病不能起床,小
孩子愛睡,結果就遲到了。從此她就很擔心睡過頭,每天都交代她母親一定要記得叫
她起床。考聯考那天,她一早起床準備做最後衝刺,突然發現母親一夜未睡,坐在椅
子上等天亮,因為害怕萬一睡著了,起得不夠早會耽誤她趕考。

她考上大學到台北讀書後,第一件事便是用家教賺的錢買了個鬧鐘,從此不必再擔心
遲到,但是有了夢寐以求的鬧鐘,她反而開始懷唸母親那句「乖囝,天光光該起床了」
暗誓一定要好好賺錢,改善家裡的生活。但是她大學未畢業,母親便因子宮頸癌過世,
因為當時衛生保健觀念不普遍,鄉下也沒有醫生,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經第三期,病
入膏肓了。這變成她終身的遺憾。

等她有了孩子後,她也以母親教她的方式去教她的小孩,雖然那時經濟情況已大幅改
善,她仍然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親手打點他的早餐與中午的便當。她很高興的說,
孩子已經去國外唸書了,每天母子仍然通個電話,彼此關心一下。她說完我們都非常
羨慕,現在有誰的孩子肯每天跟父母通電話,晨昏定省呢?她孩子出生時,她自己事
業已經很成功,但是她沒有假手佣人,有時工作到很晚,早上實在爬不起來做早飯,
但一想到母親就還是爬了起來,因為母親從不曾讓她空肚子上學,每天早上都叫她喝
下三碗蕃薯粥才讓她出門,熱熱的稀飯讓她一路走到學校心頭都還暖暖的。她說她希
望她孩子將來也以同樣的心去對待她的孫子,因為有媽媽關心的孩子不會變壞。

好個「有媽媽關心的孩子不會變壞」,物質欲望在人年輕時好像比較重要,我們不停
的與別人比較有形的外表,追求別人有而我們沒有的東西,但是到人老了,經歷過世
事滄桑後,我們才明瞭內心的滿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家庭和樂,孩子孝順,身體
健康就是最大的滿足,其他都是鏡花水月
。父母可以幫助我們的就是在我們還沒有經
歷過世事磨練時,就以身教的方式教導我們正確的價值觀,使我們少走冤枉路及減少
我們無可逆轉的懊悔。

看到我朋友,我很感謝我母親從小把她的人生經驗傳給我,讓我沒走什麼冤枉路,她
教我每天睡前把今天未做完的事寫下來,裨使萬一明天起不來,別人可以接下去做。
母親的這個教誨養成我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欠的習慣,因為不拖欠,所以睡得安,
睡得安身體便好,每天可以做更多的事。

父母親的身教就像涓涓之水,隨時隨地都在灌溉我們的心田,很多都只是生活中的小
事,就像朋友這個鬧鐘故事,但是它卻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